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的作者一直被認為是羅貫中和施耐庵,這兩位作者和這部歌頌俠盜的巨著之前到底有怎樣的故事,《水滸傳》成書又有怎樣的背後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他們,結合史實資料,了解一下他們和《水滸傳》之間的故事。
羅貫中因為有《錄鬼簿》上比較可信的記載,更由於他有《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不爭的著者身份他作為《水滸傳》的作者之一,向來不大有人懷疑。胡應麟在《庄岳委談》中記述了施耐庵作《水游傳》後道:"其門人羅本亦效之為《三國志演義》,絕部陋可嗤也。"右《水滸》而薄《三國》,自是一種見解,可置勿論。他將羅貫中定為施耐庵的門人,實在找不到根據,估計是從《水滸傳》作者署名上臆測而得的。前人刻書署名,作者常署名於前,後行大都是門人某某參訂字樣。我猜想胡應麟應該是看到《水滸傳》上刻著"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就想當然地把他們定成了師徒關係,其實就我的觀點,應該屬於他的一種順向思維和猜測吧。
雖然《三國志演義》為文人如胡應麟所輕視,其實此書當時也是流傳廣泛極有影響的。也可以作這樣的設想,刻書人倒是想借重《三國志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大名,去附在名不見經傳的施耐庵之後,以增重《水滸傳》的聲價。因為《三國志通俗演義》的署名作「陳壽史傳,羅貫中編次",《水游傳》施、羅的署法正復相似。到後來因為羅貫中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撐著,而施耐庵則事迹無考,反客為主,此書遂為羅有了。
就我個人的觀點,關於羅貫中是否編寫《水滸傳》這件事,我覺得以《水滸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文筆來參對,除了後半部分有些戰爭場面的敘寫可疑為羅貫中的筆法外,其他部分與羅貫中的筆調迎然不同,不能不令人作這樣的判斷,即此書的作者並非羅貫中,或羅貫中只是"纂修"了《水滸傳》的後半部分。
然而這只是推論,無從證信,所以無法奪羅貫中的作者之席。但從明人的記載上來考察,當時或說施作,或說羅作,並無定論;也沒有人否定施耐庵其人。施耐庵的遭到懷疑,是受害於金聖嘆偽托古本,偽作施序所致。金聖嘆以為偽作一篇子虛烏有的施耐庵序,就可以幫他的忙,坐實他的天壤間本來沒有的"古本"。但一手不能遮盡天下耳目,人們一讀這篇前所未聞的施序,其情調、文筆乃至習慣用語都是金聖嘆的。因為這篇偽序轉而懷疑施耐庵是否果有其人,是極其合于思維邏輯的。我覺得金聖嘆的不光明行為大大地幫了施耐庵一個倒忙,他的想坐實施耐庵為該書的作者之舉,反而否定了至少大大地動搖了施耐庵的著作權和存在權。這是施耐庵一次遭厄。
施耐庵的還有一次遭厄是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在當時人編的《興化縣續志》中,搞出了一篇《施耐庵傳》和《施氏宗譜》中題"明人王道生"撰的施耐庵墓誌;又在《張士誠載記》的附編中推出了一則施耐庵的鐵事。這些偽都作得十分抽劣,不但來路不明,礙難取信,而且文字稚劣,矛盾百出。
有些研究者的意見傾向於根本就沒有施耐庵這樣一個人,我覺得這倒是也能夠理解。從嘉大字刻本《忠義水滸傳》起,經查,除孫楷第斷為萬曆、泰昌間刻的大滌餘人序本不題撰人,日本內閣文庫明雄飛館刻《英雄諧》本單題"錢塘施耐庵編輯",余氏雙峰堂刻單題"中原貫中羅道本名卿父編輯"外,其餘所有明代版本都是施、羅並署。於是有人推定,施耐庵就是曾被定為郭勛刻嘉靖大字本《忠義水滸傳》付梓時的假名,也就是說,施耐庵就是郭勛或其門客某人。這種推論大部分都是從魯迅很多觀點中看到的,他是支持這個觀點的主要人物。
其實就我個人看,歷史上是否存在施耐庵或者《水滸傳》沒有羅貫中常見筆調的問題都可以理解,我認為這部小說很多遊方藝人還有一些說書者和下層百姓創作的部分更多,這部小說本來就是一部民俗歷史一般的教科書,勾勒出當時那個時代的背景和人民嚮往的梁山烏托邦,作者應該屬於在黑暗封建統治下的人民吧!
參考文獻:《水滸傳》是我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生於明代,是在宋、元以來有關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
根據史實資料談談《水滸傳》作者羅貫中和施耐庵
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的作者一直被認為是羅貫中和施耐庵,這兩位作者和這部歌頌俠盜的巨著之前到底有怎樣的故事,《水滸傳》成書又有怎樣的背後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他們,結合史實資料,了解一下他們和《水滸傳》之間的故事。
羅貫中因為有《錄鬼簿》上比較可信的記載,更由於他有《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不爭的著者身份他作為《水滸傳》的作者之一,向來不大有人懷疑。胡應麟在《庄岳委談》中記述了施耐庵作《水游傳》後道:"其門人羅本亦效之為《三國志演義》,絕部陋可嗤也。"右《水滸》而薄《三國》,自是一種見解,可置勿論。他將羅貫中定為施耐庵的門人,實在找不到根據,估計是從《水滸傳》作者署名上臆測而得的。前人刻書署名,作者常署名於前,後行大都是門人某某參訂字樣。我猜想胡應麟應該是看到《水滸傳》上刻著"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就想當然地把他們定成了師徒關係,其實就我的觀點,應該屬於他的一種順向思維和猜測吧。
雖然《三國志演義》為文人如胡應麟所輕視,其實此書當時也是流傳廣泛極有影響的。也可以作這樣的設想,刻書人倒是想借重《三國志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大名,去附在名不見經傳的施耐庵之後,以增重《水滸傳》的聲價。因為《三國志通俗演義》的署名作「陳壽史傳,羅貫中編次",《水游傳》施、羅的署法正復相似。到後來因為羅貫中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撐著,而施耐庵則事迹無考,反客為主,此書遂為羅有了。
就我個人的觀點,關於羅貫中是否編寫《水滸傳》這件事,我覺得以《水滸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文筆來參對,除了後半部分有些戰爭場面的敘寫可疑為羅貫中的筆法外,其他部分與羅貫中的筆調迎然不同,不能不令人作這樣的判斷,即此書的作者並非羅貫中,或羅貫中只是"纂修"了《水滸傳》的後半部分。
然而這只是推論,無從證信,所以無法奪羅貫中的作者之席。但從明人的記載上來考察,當時或說施作,或說羅作,並無定論;也沒有人否定施耐庵其人。施耐庵的遭到懷疑,是受害於金聖嘆偽托古本,偽作施序所致。金聖嘆以為偽作一篇子虛烏有的施耐庵序,就可以幫他的忙,坐實他的天壤間本來沒有的"古本"。但一手不能遮盡天下耳目,人們一讀這篇前所未聞的施序,其情調、文筆乃至習慣用語都是金聖嘆的。因為這篇偽序轉而懷疑施耐庵是否果有其人,是極其合于思維邏輯的。我覺得金聖嘆的不光明行為大大地幫了施耐庵一個倒忙,他的想坐實施耐庵為該書的作者之舉,反而否定了至少大大地動搖了施耐庵的著作權和存在權。這是施耐庵一次遭厄。
施耐庵的還有一次遭厄是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在當時人編的《興化縣續志》中,搞出了一篇《施耐庵傳》和《施氏宗譜》中題"明人王道生"撰的施耐庵墓誌;又在《張士誠載記》的附編中推出了一則施耐庵的鐵事。這些偽都作得十分抽劣,不但來路不明,礙難取信,而且文字稚劣,矛盾百出。
有些研究者的意見傾向於根本就沒有施耐庵這樣一個人,我覺得這倒是也能夠理解。從嘉大字刻本《忠義水滸傳》起,經查,除孫楷第斷為萬曆、泰昌間刻的大滌餘人序本不題撰人,日本內閣文庫明雄飛館刻《英雄諧》本單題"錢塘施耐庵編輯",余氏雙峰堂刻單題"中原貫中羅道本名卿父編輯"外,其餘所有明代版本都是施、羅並署。於是有人推定,施耐庵就是曾被定為郭勛刻嘉靖大字本《忠義水滸傳》付梓時的假名,也就是說,施耐庵就是郭勛或其門客某人。這種推論大部分都是從魯迅很多觀點中看到的,他是支持這個觀點的主要人物。
其實就我個人看,歷史上是否存在施耐庵或者《水滸傳》沒有羅貫中常見筆調的問題都可以理解,我認為這部小說很多遊方藝人還有一些說書者和下層百姓創作的部分更多,這部小說本來就是一部民俗歷史一般的教科書,勾勒出當時那個時代的背景和人民嚮往的梁山烏托邦,作者應該屬於在黑暗封建統治下的人民吧!
參考文獻:《水滸傳》是我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生於明代,是在宋、元以來有關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